“出乎意料”“超出预期”“力度空前”“如逢甘霖”
今年两会提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赢得代表委员纷纷点赞,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两会代表热烈讨论、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共商国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
“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的这个数字,引发全社会热议。两会代表委员对此纷纷点赞,“出乎意料”“超出预期”“力度空前”“如逢甘霖”,是他们最直接的感受。
在去年减税降费1.3万亿元的基础上,2019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其中7成来自税收,这是“一份来自春天的大礼”。近2万亿元减税降费清单,意味着什么?它传递给企业和市场的是信心,是希望,更是未来。
更大规模减税 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今年两会开幕之前,有记者问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假如增值税税率降3个点,你会怎么看?”雷军直接回答“不可能”。让雷军没想到的是,“不可能”真的发生了。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这样的力度,让雷军兴奋不已。当天他便在微博留言表示“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达”。
事实上,这样的兴奋和难以置信,不光企业界有。
工信部部长苗圩3月5日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也透露,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下降的幅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而“大大出乎意料”“力度空前”“含金量高”,也是代表委员对于此次减税降费的一致反映。
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介绍说:“此次减税的力度是截至目前最大的,超出了社会此前预期。”
截至目前最大的减税力度,是个什么概念呢?
“减税降费数额近2万亿元,在世界上没有别的国家一年减税额能达到这么高。”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
“我初步算了一下,以我们去年的收入,减税的额度应该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接受媒体采访时,雷军透露。
10亿元意味着什么?此前公开的数据显示,2017年,小米的净利润为53.6亿元,2018年前三个季度,小米的净利润为67亿元。10亿元,对小米不是小数。
这个力度,在全国范围内算,更为可观:按照有关部门的测算,综合各种因素,今年减税降费的2万亿元中,税收约占7成。这1.4万亿元,大约相当于2018年全国税收收入的9%、财政收入的7.7%、GDP的1.2%。
“如此大的减税力度,对于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而易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
作用有多大?数据来说话。
2018年,我国新增市场主体2149.6万户,其中新增企业670万户,平均每天新增企业1.8万户。
2018年10月发布的《十八大以来减税降费成效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随着减税降费政策力度不断加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份额持续下降,利润总额快速上升,2017年较上年增长21%。企业对减税降费的获得感持续提升,企业税费下降感知度由2013年的2.1升至2018年5月的3.4,提升幅度约为59.9%。
降成本、增利润的同时,企业转型升级也迎来了很好的时机。
在人民大会堂现场听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就已经开始盘算减下来的税费怎么花。“我想,一定要把降下来的资金用到科技创新上,加快新产品的开发、技术力量的提升,不断推进产业升级。”陈爱莲说。
通过减税,为微观主体减负添活力,为经济健康良性循环打好基础。税收,正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兼顾公平效率 保证实体经济全面减负
“减税降费”,大家都不陌生。
然而,减税年年有,今年却不同。
更大规模之外,“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也是今年减税着重强调的内容。
普惠性减税主要针对小微企业。此前,国家通过优惠税种扩围、优惠力度加大、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标准提升和科技初创型企业放宽条件等方式,推出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致力于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等各类费用,解决了小微企业用工成本高企、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实际问题,使得小微企业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结构性减税则以增值税改革为主要内容,通过大幅降低税率等形式,直击当前实体经济的痛点和难点,确保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
两种方式并举,“彰显公平和效率”,是众多代表委员的普遍看法。
效率一方面体现在,“举措简明、可操作、便于落地”,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在小组讨论时表示;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实际的减税效果。
以第一大税种增值税为例。2017年,增值税税率从过去四档简并为三档;2018年,17%和11%两档税率各降低了一个百分点,当时,有机构曾测算得出,降税有望推动制造业利润总额弹升11.2%。
此次税率更大幅度的降低后,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表示,这对于利润率普遍不足10%的制造业来说,可谓“一步到位”“立竿见影”。
至于公平,一组数据就可以说明一切: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惠及1798万家企业,占全国纳税企业总数的95%以上,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主体都能够从这个政策中受惠。
其实,不管是普惠性减税还是结构性减税,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给实体经济减负,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好举措要发力,落实是关键。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指出,税收征管效能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形式。为了切实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年初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王军强调“2019年各级税务机关要把确保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作为税收工作的主题”。
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和36个省级税务局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实施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以及若干专项工作组,制定任务清单和作战图,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的“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突出减税降费重点,集成推出了22条具体举措,既有政策性措施,又有服务性措施,全力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
马上就办,层层负责,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稳预期提信心 税收基础性作用凸显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是税收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更大规模减税举措,就是这一作用的积极体现。
比如,稳就业。
“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更有底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足见就业问题的重要性。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需要众多企业共同发力,而减税降费对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尤其大。
“多数制造业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减税降费后,企业负担减轻,有了更好的发展,就可以吸纳更多就业人员,有利于落实促进就业的政策。”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表示。
比如,扩内需。
就增值税而言,减税虽然是针对企业,但减税的收益不会全部归企业本身。“减税收益要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工人之间、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以及行业的上下游之间进行分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田志伟表示。
这种分配,一方面,会使个体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另一方面,长远来看,减税红利会传导到消费端,带来产品价格的下降,促进国内消费的增加。
这一点,实践已经有所证明。
2018年5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原17%的一档降至16%,部分手机厂商便直接下调商品价格,将减税红利让渡给消费者。
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增强,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提高到76.2%。
比如,稳预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当前形势下,我们从税基式减税转为税率式减税,从特惠式减税转向普惠式减税,减税从过去做“包子”的方式改成做“比萨”的方式,把“馅儿”摆在明面上来,可以更好地引导预期。
“政策的出台是真金白银,政策的执行要真抓实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减税政策,都有具体数据,能看得出来。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也相信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减税效果可能要比报告预期的还要好。”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说。
比如,促改革。
促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是促进机构改革。
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会给各级财政带来很大压力。为支持企业减负,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各级财政部门会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努力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这个过程,也是倒逼各级政府推进机构改革,从而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提高行政效率的过程。
所有这些,都给我们足够的理由相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