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正在蝶变。随着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快速发展,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稳步推进,一个“芯片—新型显示屏—智能终端—互联网”的万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今年上半年,武汉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8%。

  来到武汉,当地人经常会自豪地向客人介绍“光谷”和“数谷”。

  “光谷”位于城南,是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俗称。“数谷”位于城北,因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超算等产业而得名。

  “光谷”和“数谷”,一南一北,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折射出近年来武汉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的努力与成就,展现着这座“钢的城”焕发的生机与活力。

  发展新产业,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在“数谷”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国家网安基地)展示中心内,工作人员向建华正在忙碌。“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现在已成为一个国家级新基地。”向建华介绍话语中充满自豪。

  2016年9月30日,中央网信办复函武汉,支持武汉开展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打造国内首个独具特色的“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基地。

  国家网安基地积极引进产业项目,目前已注册企业95家,开工项目15个,总投资约2000亿元,基本形成了从数据存储到数据传输、处理和应用的网络安全产业链。京东方等一批液晶屏幕制造巨头在此聚集,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投产。

  与“数谷”遥相辉映的“光谷”,也正在快马加鞭做强产业之“芯”。8公里的左岭大道沿线,国家存储器基地、武汉华星光电、武汉天马微电子等总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蒸蒸日上。

  培育新动能,把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胜势

  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总装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使用前的最后调试。项目产业发展负责人刘刚介绍,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首枚火箭有望年内在这里诞生,将形成每年20发运载火箭的生产制造能力。

  这样的国家级新基地,仅用3年就从构想变成现实,与武汉加快把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胜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传统动能提档升级密不可分。

  作为科教重镇,武汉通过数十年积累,形成了以航天三江集团、航天科技第四十二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为核心的航天产业科研机构。2017年2月,武汉市政府成立航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全面支持基地发展建设,开启航天产业基地建设的“加速度”。

  除了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总装中心,武汉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基地下半年也将投入使用,大健康产业基地正在加速推进。

  武汉市统计局总统计师应小莉介绍,武汉市钢铁、石化、烟草和汽车四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8年的45.0%迅速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41.4%。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含服务业)投资增长37.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8%。“产业新基地逐步成型,打造武汉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攻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难题找到了新路径。”

  深化大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湖北在推进‘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中,突出武汉‘主中心’作用,武汉坚持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链谋划,深化区域统筹与合作,加强武汉与周边地区的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说。

  武汉作为区域之心,正在不断与长江、汉江“两带”互通互联。

  7月以来,武汉下游的鄂州市,两个好消息在市民的朋友圈中刷屏:鄂州开通了武汉027区号的固定电话,鄂州与武汉长途变市话;武汉向外延伸的第一条地铁线、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三期在鄂州市葛店开发区开工建设,未来鄂州市民坐地铁就能直通省会。“不仅省了时间和费用,更拉近了鄂州和武汉之间的心理距离。”鄂州市民刘佳强说。

  武汉作为产业发展布局之心,正在不断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

  与武汉同饮长江水的黄石市,今年新投产的浚山光电公司,填补了黄石从事金属掩膜板研发制造的空白,产品主要配套武汉天马和华星光电等液晶面板制造商。公司负责人唐军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浚山光电和华星、天马等大型面板厂商将展开深层次的合作,在项目完全建成投产后,这里最终将建成OLED金属掩膜板研发与制造基地。”

  在距离武汉170多公里的潜江,长飞光纤预制棒生产研发基地内,值班的工程师定时向武汉公司总部报告新项目的生产情况。这个单体预制棒生产项目投产半年多,让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同时拥有PVCD、OVD、VAD三种预制棒生产工艺的公司。武汉、潜江两地协同发展,长飞找到了发展新动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