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湖北省“智能建造”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简称: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是由省科技厅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科技创新人才项目,旨在发挥省级科技项目的导向作用,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化智能建造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紧迫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协同创新,提升国有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2024年度工作安排,现将2024年度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施依据

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是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的组成部分,有关项目申请、评审和管理按照《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相关协议执行。

二、项目申请条件

1.申报人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中的全职固定科研人员;

2.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84年1月1日后出生),重大项目可适当放宽;

3.不设“论文、职称、学历、专利、奖项”的门槛限制;

4.符合所申请的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指南要求的其他条件。

三、项目的相关说明

1.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及用人主体地位,实行“龙头企业出资挂榜”制度,聚焦突破“智能建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面向全国挂榜,广聚英才。

2.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类型为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执行期为2年,为前资助项目。

3.省科技厅按照湖北省年度科技计划组织工作方案完成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批准立项程序后,由省科技厅、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和获批资助方签订三方合同任务书,并在立项文件下达后一个月内将项目资助经费拨付至获批资助项目依托单位。

4.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经费实行“包干制”管理。

5.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不限项。

四、有关要求

1.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申报采取个人网上申请、依托单位择优推荐的方式进行。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在线填报提交申请材料(进入“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https://kjt.hubei.gov.cn/jhgl,选择右上角“个人登录”按钮,跳转政务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进行登录),依托单位认真审查后在线推荐本单位申请项目(选择右上角“推荐登录”按钮进行登录)。

2.网上申报时间为2024年4月7日上午12:00起至2024年4月25日上午12:00。申报期内全天24小时均可申请(含法定节假日),逾期不再受理。网上申报所需的《湖北省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申报书》(含盖章及签字页面)及相关附件以PDF格式同步上传。

3.依托单位应当认真做好项目的组织和审查工作,认真审查项目申请人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并做好科研伦理、科技安全以及涉密工作的审查。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依托单位在申报系统中确认拟推荐项目,并将《湖北省青年科技人才联合项目汇总表》(附件3)盖章及签字扫描件于2024年4月25日下午18:00前上传“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无依托单位盖章签字推荐的项目申报将不予受理。

4.项目申报内容须真实可信,预期成果目标制定须科学合理,不得夸大技术、学术、经济指标。项目一经立项,申报填写的任务、目标、研究成果指标等内容将自动转为项目任务书对应内容,原则上不允许修改调整。项目一经立项,原则上不允许变更项目依托单位。

联系人:省科技厅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处 王潜

联系电话:027-87135319

电子邮箱:wangqianhbsti.ac.cn 

网上填报技术咨询电话:027-87135733


附件:2024年湖北省“智能建造”青年科技人才服务企业联合专项指南



湖北省科技厅      

2024年3月25日 

附件

 

2024年湖北省“智能建造”青年科技人才

服务企业联合专项指南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在原始创新上攻坚发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能建造,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此,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化智能建造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产品等创新任务,以工业化升级为核心,重点围绕工业化建造、智能装备、数字技术等相关领域,突破一批工业化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为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化升级提供创新供给。

二、具体内容

1.基于机器视觉的超高桥塔全天候实时变形检测技术研究(50万)

研究内容:针对桥塔施工期线形监测与控制,研制基于机器视觉的超高桥塔线形监测装置,研发边缘解算模块和测量算法,形成基于机器视觉的超高桥塔全时段线形监测技术,实现对超高桥塔的高精度、高效率、全时段线形监测。

考核指标:研制一套适用超高桥塔350m级)线形监测装置,实现24h连续自动监测,监测频率不低于2min/次;研发一套高精度测量算法,350m级桥塔变形监测精度2mm。

2.基于智慧缆索的桥梁状态识别算法研究(50万)

研究内容:研发基于弱光栅光纤阵列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构建高颗粒度感知网格单元,实现桥梁全时域温度、应变等多参数的长期监测,研究基于数据驱动和数物驱动的应变-位移转换方法,结合主缆及吊杆索力监测研究塔梁结构线形重构方法,实现全桥线形的实时获取。分析温度荷载、风荷载和交通荷载作用下全桥缆索索力分布及变化模式,建立缆索索力变化模式与桥梁状态指标的映射关系。研究缆索索力、桥梁线形等结构状态的异常模式,建立适用的预警指标体系及控制标准,构建数字孪生模型。

考核指标:形成桥梁状态识别算法及数据分析软件1套,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及控制标准,全桥线形重构处理时间小于1s。

3.面向混凝土结构工业化建造的焊接钢筋部品设计理论50万)

研究内容:针对量大面广的桥梁混凝土结构,围绕工业化生产及装配化施工需求,研究钢筋部品化设计方法及快速连接构造,建立考虑随机性的钢筋部品焊点力学本构模型及变形计算方法,提出配置焊接钢筋部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考核指标:提出塔墩梁等典型桥梁混凝土结构钢筋部品化设计方法及快速连接构造,钢筋用量增加小于2%,机械化成型率不低于80%,连接效率提升30%以上;建立考虑随机性的钢筋部品焊点力学本构模型及变形计算方法,提出配置焊接钢筋部品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4. 复合地层全断面掘进机高效掘进控制关键技术研究(50万)

研究内容:建立围压条件、掘进控制参数(刀盘转速、推力和贯入度等)、刀具参数(尺寸、间距和布设方式等)与复合地层全断面掘进机破岩效率的映射关系,提出可表征-作用机理的互馈关系模型;构建高围压复合地层全断面掘进机高效掘进的多目标函数,提出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掘进控制参数和刀具参数的智能优化方法,为提高复合地层全断面掘进机掘进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建立全断面掘进机破岩效率的表征方法;提出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掘进控制参数和刀具参数的优化算法;实现最高围压条件不低于25MPa,刀刃间距120mm内可调,滚刀贯入量15mm内可调,提升掘进机掘进效率提升不低于10%

5.大型沉井基础岩土分析软件开发(50万)

研究内容:研发土层关键参数精确获取计算分析方法,提出沉井接高下沉组合方案优化比选算法;研发大型沉井基础施工状态自评估方法,提出大型基础施工指令生成技术;开发大型沉井基础岩土分析软件,实现大型沉井施工全过程主动控制。

考核指标:开发形成大型沉井基础岩土分析软件;沉井基础土层关键参数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在15%以内;实现沉井多种接高下沉组合方案自动化生成;沉井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姿态、涌砂等风险动态评估准确率≥90%。

 

6.装配式高桩码头设计分析软件研发(50万)

研究内容:构建码头上部结构标准预制构件库,实现码头预制纵梁、预制横梁和预制面板的标准化设计;研发装配式高桩码头新型节点设计方法,实现预制横梁整体装配、现浇桩帽及预制纵横梁装配、预制桩帽及预制纵横梁装配三种新型节点设计;开发装配式高桩码头结构设计分析软件。

考核指标:开发适用于装配式高桩码头结构的设计分析软件1套,构建码头上部结构标准预制构件库1套,提出3种装配式节点连接型式的计算方法,计算精度与同行主流软件偏差在±3%以内。

7.基于机器视觉的长大桥梁线形实时测量技术研发(100万)

研究内容:针对长大桥梁主梁线形实时、高精度测量需求,研发基于机器视觉的主梁线形动态测量技术,研究基于串并联相机的柔性组网测量方法,研发不稳定条件下相机位姿修正及变形解算算法,研究多相机系统测量误差传递机理与修正方法,研发线形测量硬件装置,开发配套测量软件平台。

考核指标:研制基于机器视觉的主梁线形实时测量装置和配套软件一套,100米测量范围测量误差≤1mm,500米测量范围测量误差≤3mm,测量频率≥1Hz。

8.考虑预拱度的钢桁梁虚拟预拼装技术(50万)

研究内容:钢桁梁场内预拼装与现场拼装的变形差异较大,导致现场拼装的匹配精度控制难度大。研究复杂多接口断面的多尺度点云数据采集与处理,确定钢桁梁杆件与螺栓孔的制造误差;研发基于钢桁梁结构变形的扫描点云处理技术,建立考虑制造误差与结构变形的虚拟预拼装控制理论与方法,形成考虑预拱度的钢桁梁虚拟预拼装技术,实现桥位钢桁梁的快速准匹配连接。

考核指标:构件整体点云误差≤1mm,螺栓孔群点云误差≤0.2mm;研发点云轻量化处理技术,轻量化点云≤采样点云的20%;建立考虑制造误差与结构变形的虚拟预拼装控制理论与方法;形成考虑预拱度的钢桁梁虚拟预拼装技术;钢桁梁现场螺栓群连接的误差小于0.5mm;应用场景不少于1种

9.在役结构深水桩基病害修复机器人(50万)

研究内容:针对在役结构深水桩基修复作业难题,研发水下爬桩机器人,开展水下爬桩机器人工作稳定性分析,研究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集成空化射流或高压射流清洗技术、套筒注浆修复技术,形成深水桩基病害修复机器人样机,并进行工程验证。

考核指标:研制在役结构深水桩基病害修复机器人1套,具备桩基水下无人化修复功能,最大作业水深15m,行走速度不小于2m/min,技术就绪度≥7级,至少1项工程中开展应用

10.精细化与智能化控制爆破技术(100万)

研究内容:针对长大隧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爆破施工扰动大、混凝土超耗大、智能化要求高等问题,开展精细化与智能化控制爆破技术攻关。研发掌子面主控结构面数字素描专家系统,研究基于比钻能分布的爆破参数优化技术,研究基于多因素修正的爆破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爆破参数优化技术,研发隧道光面爆破参数智能动态设计系统,研制掌子面炮孔整体激光定位装备。

考核指标:研发的隧道智能精细化高效光面爆破技术,实现节理产状识别准确率达85%及以上;较传统爆破方法,整体实现隧道超挖降低50%,炸药单耗降低20%以上。